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活动
倪沪平:深化合作机制 集聚优质资源 探索服务模式 打造基地品牌

2022-05-28

倪沪平:深化合作机制 集聚优质资源 探索服务模式 打造基地品牌

发布日期:2022-05-28

image.png

在长三角(嘉兴)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揭牌暨
首批入驻机构签约仪式上的讲话

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  倪沪平

(2022年5月26日)




    今天长三角(嘉兴)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正式揭牌,首批入驻项目进行了签约,标志着服务基地正式启动。刚才张书记致辞里也讲到,当前,中央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高度重视,认为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,也是我们嘉兴企业必须要坚定走下去的一条道路。这项工作,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,不是局部改进而是全面提升,不是零星布置而是系统安排。走这条道路,要求企业首先要“专”,要明确产业、产品和市场定位等重大战略问题;要“精”,不断提升管理、降低成本、提高质量;要“特”,打造特色,让别人没有可比性;要“新”,以技术为核心,不断创新,实现超前、超越、领先。可以说,“专精特新”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,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尺。
    在这样的背景下,嘉兴市委、市政府全力响应中央部署,积极引导广大企业聚焦主业、创新突破,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我个人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:一是队伍越来越壮大。目前,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4家、省级“隐形冠军”企业20家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200家,数量在全省走在前列,正在逐渐形成专精特新企业“嘉兴军团”。二是产品越来越厉害。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在细分领域不断“冒尖”,极具竞争力。比如,南湖的荣泰电工创新开发的云母热失控防护产品,给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“穿”上防护层,有力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(前不久召开的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这家企业也作了典型发言);三是口碑越来越响亮。企业通过创新发展,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,从而形成了品牌,赢得了市场。比如海盐的恒锋工具二十多年来用心打造一把“刀”,成为国家复杂刀具标准起草企业,目前拉削刀具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、全球前三。
    为了帮助我市更多中小企业走成、走稳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,市政府审时度势、抢抓机遇,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起,发起成立了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。设立在嘉兴、辐射长三角,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所需服务,加快打造成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地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(前期,基地的领导、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,特别是李子彬会长前期多次指导、视频连线,宁金彪副会长长驻嘉兴、一线办公,已经帮助与17家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,包括今天现场签约的11家,令人非常钦佩)。借此机会,我围绕“如何打造好基地,让外界提到专精特新,就马上想到嘉兴”这一主题,提几点希望和要求:
    第一,把合作机制深化好。就是进一步加深市委市政府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间的合作,完善合作机制、凝聚三方合力,加快形成“1+1+1>3”效应。一是建设共推。目前基地已经成立,今天也有一批机构签约入驻,正在进入实质化运作,但总体来讲整个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,希望以今天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,我们共同把协议约定的事项一个个往前推,争取成效早日显现。二是问题共商。前期,我们三方成立了理事会,也明确了理事会章程,针对接下来基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,比如因疫情反复导致外来人员出入不便等问题,希望各方发挥好理事会的作用,加快疑难会商、研究应对举措,确保各项合作事宜顺利开展。三是成果共享。基地说到底,不是为了任何一方的利益,而是致力于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服务,希望我们各方加快把基地建起来,推动更多成果在嘉兴转化、在嘉兴诞生。
    第二,把优质资源集聚好。就是以基地为总部,形成一个高效的服务网络体系,把各类好的资源吸纳过来、为我所用。一要集聚优质项目。在服务中小企业之余,我们要打开思路和眼界,善于捕捉商机和信息,结合全市招大引强大比武、对沪招商引智突击战工作安排,全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嘉兴。特别是有潜力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一定要看紧盯牢,为壮大嘉兴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再添一把火、再增一股劲(对于成为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、“单项冠军”“隐形冠军”的企业,市里将分别给予150万元、50万元奖励)。二要集聚专业机构。目前嘉兴在高端律所、商务咨询机构、第三方公司、科创服务机构等方面配套不足,我们要牢固树立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这一理念,借助基地的力量,加快招引和汇聚一批高规模、高水平、专业化、市场化的服务机构,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。三要集聚创新人才。嘉兴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在全国地级市第5位,希望通过基地搭建好嘉兴招才引智的桥梁,用好人才房票、创业贷款等政策(对省千、国千人才购房分别给予80万元、100万元补助,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800万元补助;来嘉兴创业的,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创业补贴和最高50万元的创业贷款,享受三年全额贴息),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嘉兴创业创新,打造人才的乐园、创新的沃土。
    第三,把服务模式探索好。就是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等情况,加快探索中小企业服务新模式、新机制,把难题交给政府和基地、把方便留给企业,努力打通企业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一是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。围绕很多企业反映的政策知晓度不高、不知道能够享受哪些政策等情况,我们要持续做好政策咨询等服务,既要用好96871平台做好滚动更新、政策直兑,也要及时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,第一时间告知全市企业。在基地后续开展服务中,我们要做好政策梳理、系统集成、有效推送工作,建立政策需求双向反馈通道,让企业接收更精准、运用更顺畅。二是着力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。目前不少企业在市场开拓、投资融资、技术转移、检验检测等资源获取上不够畅通,我们要通过基地提供全方位“点对点”的专业服务,把工作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比如,当前最实际的通关不便等问题,现在上海保税区货物积压如山,通关效率只恢复了20%左右,除了政府这边加强与上海方面沟通争取资源倾斜外,基地入驻的机构如果有独特的渠道和资源可以帮企业把货物送出去,这也是可以探索的办法。再比如,企业融资难问题,目前市政府为每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了一名金融顾问,帮助企业解决诉求,像这样的做法基地后续也可以借鉴并加以创新。三是着力解决周期不断档问题。服务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是“细水长流”,要运用“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”的理念,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跟踪分析,提供更多管理咨询、商业价值评估等定制化、智能化服务,持续关注企业成长,营造“基地就在身边、服务触手可及”的浓厚氛围。
    第四,把基地品牌打造好。就是以“做就做最好”为目标,加快把基地打造成服务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平台,争取成为嘉兴营商环境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一要提升活动影响力。在运营基地的同时,我们要借助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丰富的资源,办好专精特新南湖论坛等活动;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搭建的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平台,为有关项目提供产品展示、项目路演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地、关注基地。二要扩大区域辐射力。我们的基地冠以“长三角”字号,目的是立足嘉兴、服务浙江、辐射长三角。可以说,这也是我们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应时之举。希望各方齐心协力,以嘉兴为圆心,一步步向外辐射,把这个基地做大做强,成为助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品牌。三要增强市场号召力。我们要和基地一起,充分发挥产业数据、媒体传播、企业家群体的资源优势,深度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发展基因,总结推广成功经验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体,让广大企业更有获得感。
    今天市级有关部门、县(市、区)同志也在,大家要围绕基地建设运营,深化服务意识,主动加强对接,切实将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做深做实,加快培育形成一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“嘉兴军团”,为我市加快实现“两个率先”提供有力支撑!
    最后,祝长三角(嘉兴)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越办越好!
    谢谢大家!



010-81795280
副会长单位 常务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合作机构

·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

· 国家开发银行

·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
· 泰然集团

· 上海申亿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

· 巴州新天和棉花农民专业合作社

· 甘肃仕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

· 上海慧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

· 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

· 中科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

·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· 上海银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· 甘肃航天信息有限公司

· 新疆航天信息有限公司

· 大连航天信息有限公司

· 黑龙江航天信息有限公司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活动
倪沪平:深化合作机制 集聚优质资源 探索服务模式 打造基地品牌

2022-05-28

倪沪平:深化合作机制 集聚优质资源 探索服务模式 打造基地品牌

发布日期:2022-05-28

image.png

在长三角(嘉兴)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揭牌暨
首批入驻机构签约仪式上的讲话

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  倪沪平

(2022年5月26日)




    今天长三角(嘉兴)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正式揭牌,首批入驻项目进行了签约,标志着服务基地正式启动。刚才张书记致辞里也讲到,当前,中央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高度重视,认为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,也是我们嘉兴企业必须要坚定走下去的一条道路。这项工作,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,不是局部改进而是全面提升,不是零星布置而是系统安排。走这条道路,要求企业首先要“专”,要明确产业、产品和市场定位等重大战略问题;要“精”,不断提升管理、降低成本、提高质量;要“特”,打造特色,让别人没有可比性;要“新”,以技术为核心,不断创新,实现超前、超越、领先。可以说,“专精特新”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,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尺。
    在这样的背景下,嘉兴市委、市政府全力响应中央部署,积极引导广大企业聚焦主业、创新突破,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我个人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:一是队伍越来越壮大。目前,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4家、省级“隐形冠军”企业20家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200家,数量在全省走在前列,正在逐渐形成专精特新企业“嘉兴军团”。二是产品越来越厉害。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在细分领域不断“冒尖”,极具竞争力。比如,南湖的荣泰电工创新开发的云母热失控防护产品,给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“穿”上防护层,有力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(前不久召开的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这家企业也作了典型发言);三是口碑越来越响亮。企业通过创新发展,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,从而形成了品牌,赢得了市场。比如海盐的恒锋工具二十多年来用心打造一把“刀”,成为国家复杂刀具标准起草企业,目前拉削刀具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、全球前三。
    为了帮助我市更多中小企业走成、走稳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,市政府审时度势、抢抓机遇,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起,发起成立了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。设立在嘉兴、辐射长三角,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所需服务,加快打造成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地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(前期,基地的领导、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,特别是李子彬会长前期多次指导、视频连线,宁金彪副会长长驻嘉兴、一线办公,已经帮助与17家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,包括今天现场签约的11家,令人非常钦佩)。借此机会,我围绕“如何打造好基地,让外界提到专精特新,就马上想到嘉兴”这一主题,提几点希望和要求:
    第一,把合作机制深化好。就是进一步加深市委市政府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间的合作,完善合作机制、凝聚三方合力,加快形成“1+1+1>3”效应。一是建设共推。目前基地已经成立,今天也有一批机构签约入驻,正在进入实质化运作,但总体来讲整个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,希望以今天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,我们共同把协议约定的事项一个个往前推,争取成效早日显现。二是问题共商。前期,我们三方成立了理事会,也明确了理事会章程,针对接下来基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,比如因疫情反复导致外来人员出入不便等问题,希望各方发挥好理事会的作用,加快疑难会商、研究应对举措,确保各项合作事宜顺利开展。三是成果共享。基地说到底,不是为了任何一方的利益,而是致力于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服务,希望我们各方加快把基地建起来,推动更多成果在嘉兴转化、在嘉兴诞生。
    第二,把优质资源集聚好。就是以基地为总部,形成一个高效的服务网络体系,把各类好的资源吸纳过来、为我所用。一要集聚优质项目。在服务中小企业之余,我们要打开思路和眼界,善于捕捉商机和信息,结合全市招大引强大比武、对沪招商引智突击战工作安排,全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嘉兴。特别是有潜力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一定要看紧盯牢,为壮大嘉兴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再添一把火、再增一股劲(对于成为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、“单项冠军”“隐形冠军”的企业,市里将分别给予150万元、50万元奖励)。二要集聚专业机构。目前嘉兴在高端律所、商务咨询机构、第三方公司、科创服务机构等方面配套不足,我们要牢固树立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这一理念,借助基地的力量,加快招引和汇聚一批高规模、高水平、专业化、市场化的服务机构,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。三要集聚创新人才。嘉兴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在全国地级市第5位,希望通过基地搭建好嘉兴招才引智的桥梁,用好人才房票、创业贷款等政策(对省千、国千人才购房分别给予80万元、100万元补助,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800万元补助;来嘉兴创业的,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创业补贴和最高50万元的创业贷款,享受三年全额贴息),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嘉兴创业创新,打造人才的乐园、创新的沃土。
    第三,把服务模式探索好。就是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等情况,加快探索中小企业服务新模式、新机制,把难题交给政府和基地、把方便留给企业,努力打通企业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一是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。围绕很多企业反映的政策知晓度不高、不知道能够享受哪些政策等情况,我们要持续做好政策咨询等服务,既要用好96871平台做好滚动更新、政策直兑,也要及时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,第一时间告知全市企业。在基地后续开展服务中,我们要做好政策梳理、系统集成、有效推送工作,建立政策需求双向反馈通道,让企业接收更精准、运用更顺畅。二是着力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。目前不少企业在市场开拓、投资融资、技术转移、检验检测等资源获取上不够畅通,我们要通过基地提供全方位“点对点”的专业服务,把工作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比如,当前最实际的通关不便等问题,现在上海保税区货物积压如山,通关效率只恢复了20%左右,除了政府这边加强与上海方面沟通争取资源倾斜外,基地入驻的机构如果有独特的渠道和资源可以帮企业把货物送出去,这也是可以探索的办法。再比如,企业融资难问题,目前市政府为每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了一名金融顾问,帮助企业解决诉求,像这样的做法基地后续也可以借鉴并加以创新。三是着力解决周期不断档问题。服务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是“细水长流”,要运用“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”的理念,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跟踪分析,提供更多管理咨询、商业价值评估等定制化、智能化服务,持续关注企业成长,营造“基地就在身边、服务触手可及”的浓厚氛围。
    第四,把基地品牌打造好。就是以“做就做最好”为目标,加快把基地打造成服务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平台,争取成为嘉兴营商环境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一要提升活动影响力。在运营基地的同时,我们要借助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丰富的资源,办好专精特新南湖论坛等活动;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搭建的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平台,为有关项目提供产品展示、项目路演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地、关注基地。二要扩大区域辐射力。我们的基地冠以“长三角”字号,目的是立足嘉兴、服务浙江、辐射长三角。可以说,这也是我们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应时之举。希望各方齐心协力,以嘉兴为圆心,一步步向外辐射,把这个基地做大做强,成为助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品牌。三要增强市场号召力。我们要和基地一起,充分发挥产业数据、媒体传播、企业家群体的资源优势,深度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发展基因,总结推广成功经验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体,让广大企业更有获得感。
    今天市级有关部门、县(市、区)同志也在,大家要围绕基地建设运营,深化服务意识,主动加强对接,切实将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做深做实,加快培育形成一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“嘉兴军团”,为我市加快实现“两个率先”提供有力支撑!
    最后,祝长三角(嘉兴)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越办越好!
    谢谢大家!



联系我们 | 人才招募 | 网站地图 | 免责条款

主办单位:
欢迎访问多层次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网站 !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(010)81795280
技术支持:北京中智科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备案号 / 经营许可证号:京ICP备16029567号-2